住宅小区是城市的基层细胞,也是城市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武昌区深耕小区这个城市基层治理“主阵地”,选优育强小区党组织“带头人”,推动党的组织延伸到最末梢、基层治理深入到小邻里,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武昌答卷。
支部建在小区里,红色队伍在身边
武昌区着力构建贯通上下、覆盖全面的组织网络,确保党的领导和治理触角直达基层末梢。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做实组织覆盖。立足居民自管理、自服务、自组织多以小区为单元的实际,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思路,应建尽建小区党组织1217个,实现915个小区全覆盖,系统构建“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用“党旗红”点亮万家灯火。二是精准对接资源,激活内生动力。小区党组织积极发挥资源调节作用,对上有效承接政府下沉政策、项目、服务等资源,对下统筹整合小区内的党员骨干、志愿者、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引导有序参加小区治理,形成“资源向下汇聚、力量向内生长”的良性循环。三是选育头雁队伍,强化核心引领。注重从居民身边发现挖掘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的“能人”、“红人”、“热心人”,特别是鼓励表现突出的退休党员、在职党员骨干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以党员“公转”带动群众“自转”。
书记讲给书记听,嘱托牢记在心间
聚焦提升小区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养与履职能力,武昌区构建了系统化、精准化的培育体系。一是实施系统化培训,筑牢思想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依托区委党校主阵地,举办5期区级示范培训班,覆盖500名小区党组织书记,带动14条街道完成1217名书记的全员轮训。重点强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及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切实增强书记们的政治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创新实战化教学,提升履职本领。开发“书记讲给书记听”系列特色课程6门,开播名书记直播间5场,组织“高频问题·你我共解”现场观摩活动4期。邀请5名获得省市荣誉的优秀社区书记案例教学,围绕“如何发动群众”、“如何盘活闲置资源”等治理难题,传授实用方法、分享成功经验,使培训内容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三是注重专业化提升,拓宽工作视野。通过集中授课、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小区党组织书记在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矛盾调解、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创设小区党组织书记“微论坛”等交流机制,吸引100余名书记面对面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启发思路,在互学互鉴中激发干事热情,凝聚治理共识。
党员活跃邻里间,治理延伸最末梢
武昌区通过建机制、育载体、优服务,充分激发小区内生动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推动服务下沉,激活善治细胞。坚持将资源和服务更直接、更精准地投放到小区层面,充分利用架空层、物业用房,发动居民筹智筹力共建小区党群驿站,成功打造“拼花花园”、“共享工具间”、“家门口的健身房”等公共空间。推动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维修、缝补等便民服务,老年证办理等政务帮代办服务按需进小区,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服务。二是丰富社区生活,增进邻里情谊。在小区党组织书记的带领和发动下,由小区支部书记组成的“红巷爷爷”宣讲团义务讲好红色故事,各类居民兴趣团体如文体俱乐部、书画社、读书会等蓬勃兴起,“邻里文化节”、“瑞景微马”、“昙华千家宴”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有效促进居民从“陌邻”到“睦邻”转变,重构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邻里关系。三是办好为民实事,提升幸福指数。“七宝巡逻队”、“小巷院士”等志愿服务团队随处可见小区党组织书记的身影,他们运用“小区发现、社区呼叫、街道响应、部门报到”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通过“三方联动”机制破解治理难题,组织日常巡逻消除安全隐患,开展结对帮扶传递组织温暖,使小区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和坚实战斗堡垒。
武昌区坚持服务下靠一级,紧抓小区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建强小区党组织这个“前沿阵地”,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组织下沉、能力提升、服务落地,实现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武昌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