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差不多一个月前,2022年7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表彰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决定,授予30人国医大师称号,授予101人全国名中医称号。在我国,国医大师是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名中医是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在这次表彰中,湖北共有4人上榜,他们是:
国医大师:
湖北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凃晋文
全国名中医: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 孙国杰
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姜惠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黄光英

国医大师凃晋文:坚守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一线数十载
1958年,凃晋文考入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当时,学校创办祖国医学系,从400多名新生中抽调了30人学习中医,凃晋文被选中,从此与中医结缘。
毕业后,凃晋文留校教学,在附属湖北省中医院内科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湖北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中医急症研究所所长、脑病学术带头人等职务。
20世纪70年代起,凃晋文先后担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急症研究所所长,湖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SARS及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专家组组长。
2004年,凃晋文教授主持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工作。当时,湖北艾滋病关怀项目有约150名艾滋病患者,大部分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凃教授翻山涉水,亲自深入患者家中,询问病情,问诊把脉,甚至送钱送物送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条件。他还指导基层专家辨证用药,手把手传授艾滋病防治经验。十几年如一日深入基层,凃晋文愈发坚信中医药治疗可大大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成本低、无明显毒副作用。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凃晋文“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1月,八十岁高龄的凃晋文教授临危受命,担任湖北省卫健委中医药防治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组织编写了《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负责指导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
多年来,凃教授潜心钻研中医热病、急症、心脑病证及疑难杂症的诊疗及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其中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研制了治疗中风的院内制剂——愈风汤合剂和白花前胡合剂,成功研制中药新药“柴石退热颗粒”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0部。
全国名中医孙国杰:创建全国首个针灸界专业教育基金
今年84岁的孙国杰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教授,也是全国知名针灸专家、湖北国医楷模、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1982年,孙国杰率先提出在湖北中医学院创办针灸专业的建议,并在学校支持下承担了针灸专业的筹备工作。1983年,湖北中医学院迎来第一批针灸专业新生,之后,又大力发展了针灸的研究生教育,申请了针灸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点。

“中医针灸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只有不断创新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孙国杰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大力发展针灸科研事业,培养针灸专业人才。
2017年12月,孙国杰教授毅然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与学生共同筹资60万元,成立了全国针灸界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成立的基金会“孙国杰针灸教育基金会”,至今已奖励优秀大学生9名、优秀研究生4名、优秀青年教师3名。该基金也是中国针灸界第一个专业教育基金。
“青年人承载着中医、针灸的未来。”孙国杰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针灸人才培养,为弘扬祖国医学和人民健康事业服务。
从事科研教学以来,孙国杰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48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在他的学生中,有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临床人才、湖北中医名师、黄鹤英才、武汉市青年名中医等。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孙国杰教授潜心研究,创立比较针灸学,弘扬时间针灸学,重视针灸治未病,提出“择时针灸”优效性运用的观点;擅长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主张“善针善灸,以通为用”;创立了“荣脑通窍”法治疗中风、运用“益肾调督法”治疗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疾病。
“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并被广泛使用。针灸是‘绿色疗法’,是运用最多,最易被接受的传统医学。”走在推动中医针灸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孙国杰从未止步。
全国名中医姜惠中:被患者称为“送子奶奶”
在湖北省中医院,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姜惠中教授仍专注于临床,坚持每周三天的全天门诊。她的门诊一号难求,每次都是爆满,病人都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
为了将门诊患者看完,姜惠中常常饿着肚子看病,即便如此,她仍坚持亲自查体,无论多累多晚,都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悉心解答病患的疑问,绝不含糊。医院考虑到她年事已高,采取限号措施,可她却心疼患者长途奔波,来一趟不容易,经常加号,不让患者失望而归。为了解答更多患者的困惑,姜教授还专门建立了微信群,只要有时间,就会打开群看一看。

1959年,湖北省中医院选送了一批西医院校毕业的优秀人材,响应号召学习中医,姜惠中有幸入选。从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系统学习中医三年,姜惠中终于跨入了中医的大门,师从黄绳武等名老中医,从此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
在临床诊病时,姜惠中因循古制却不拘泥于此,而是从中西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病理改变,又全盘考虑整体的反应和变化,在治疗的不同环节将中西医有机配合、互补起来。
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60载的姜惠中对妇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深的造诣,在妇产科经、带、胎、产、疑难杂病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尤其在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宫颈疾病、胎漏、胎动不安、宫腔粘连、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方面颇有建树。在临床中,帮助无数不孕症患者圆了做母亲的梦,姜惠中也因此被不少患者称为“送子奶奶”。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切实解决病患的疾苦,大医精诚,虚怀若谷,善待病人,提携晚辈,这就是姜惠中近60年秉持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这种态度无形地影响着她身边的医生、护士,也给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全国名中医黄光英:钻研中医妇科学,培养一大批学术继承人
黄光英教授师承我国中医大师刘云鹏教授和著名老中医黄云樵教授。在名老中医的言传身教下,她不仅继承了前辈的宝贵临床经验,在中医妇科的疾病诊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经验和特色,尤其是将活血化瘀法用在妇科、生殖医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

2017年,年仅26岁的彭女士,因不孕辗转多家医院求医,经检查为卵巢早衰,想怀孕十分困难。经人介绍,彭女士找到黄光英教授看诊。黄教授仔细分析病情后告诉彭女士:“虽然你的卵巢功能很差,但是你还年轻,只要有一个卵泡,我们就有希望,你先放宽心,我们一起努力!”
此后,彭女士坚持每周来找黄教授复诊一次。终于,2018年怀孕成功,于2019年6月生下一男孩。彭女士一家人非常感谢黄教授和武汉同济医院,给宝宝取名时特地加了一个“同”字。
在黄光英教授的带领下,武汉同济医院中医妇科团队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妇科炎症性疾病、不孕症、胚胎着床障碍、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产后病、各种女性肿瘤性疾病的放疗、化疗减毒增效及间期调理等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妇科患者例数逐年攀升。

2018年,为表彰黄光英教授长期以来对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
黄光英教授始终认为:传统医学要继承,要发展,关键还是在人才。从医50多年,黄光英教授带领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继承人。同时,她还率先在综合性院校创建中西医结合系,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营造更为广阔的渠道,创刊《中西医结合研究》刊物,以此增强中西结合的研究成果推广与传播。